在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全面开放的背景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做好现场布局采样、运输流通、采样保存、实验室分析和数据处理审核。
加强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监督,坚持监测人员持证上岗;使用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定期验证或校准,必要时进行期间验证;严格检查报告质量。为政策制定和技术研究提供有代表性、客观性和准确性的监测数据支持,更好地为土壤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样品采集、运输流通和制备过程的质量控制
1.样品采集和运输流通的质量保证
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对监测结果影响很大,采样造成的误差可能大于分析测试。土壤环境监测的布局和采样应严格按照HJ/T 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点布置:为使收集到的样品具有相同的代表性,布点应遵循随机和等量的原则。布局方法有三种:简单随机、块随机和系统随机;基本样品数量可以通过平均方差和绝对偏差、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布局数量应满足样品容量的基本要求。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至少设置3个点,实际工作应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精度和调查区域环境条件确定。
样品采集:样品采集通常分三个阶段进行,即早期采样、正式采样和补充采样。小面积土壤污染调查和突发污染事故调查可直接采样。不同类型的土壤采样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方法,需要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操作。
运输流通:在样品收集现场,应仔细填写样品记录、样品标签和样品信息登记表,逐一检查样品,严格防止样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混淆和污染。样品由专人送达实验室后,送样人和接样人应同时清点核实样品信息,并在样品交接单上签字确认。双方应保存交接单供日后参考。
2.样品制备和保存的质量保证
样品制备:实验室应设置风干室和磨样室,通风良好、干净、无尘、无挥发性化学物质,避免阳光直射。样品管理员和样品管理员同时对样品进行核实和交接,并在样品交接单上签字确认。还应配备相应的风干、粗粉碎、研磨、过滤、装载工具和容器。样品操作应符合规范要求,严格防止标签和样品混合,防止样品工具造成交叉污染。
样品保存:样品保存方法是否合适,保存时间是否符合要求,会影响样品试验结果。易分解或挥发性等不稳定成分的样品应在低温下保存和运输,并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和测试;需要新鲜样品的土壤样品应使用4个密封聚乙烯或玻璃容器℃在样品有效保存时间内,应将土样充满容器,完成以下避光保存。
用棕色玻璃瓶保存挥发性、半挥发性和难挥发性有机物的试样,可分别保存7个d、10 d、14 d。砷、金属(汞、六价铬除外)试样可用聚乙烯或玻璃瓶保存,有效保存时间为180 d,六价铬和氰化物样品的有效保存时间仅为1 d、2 d,用玻璃瓶装汞待测样品,可保存28个d。
监控报告是监控结果的最终呈现,为确保监控数据的准确性,应建立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三级审计制度,从分析、审计到分工、层层检查,发现可疑数据或困难问题,监控负责人应组织相关人员验证分析,追溯相关数据,确保数据不报告。另外,要重视报告编制人员的培训教育,尽量避免报告编制过程中的错误。
英格尔,聚力价值信任
- 标准规范
|
- 合作伙伴
|
- 仪器设备
|
- 集团优势
恪守全球标准规范
大型企业、政府机构、高效研发机构
一线品牌(沃特世、赛默飞、安捷伦、戴安等)高配实验室设备
全方位的服务内容,多领域的服务能力,规模化的服务平台、高品质的服务质量
上一篇:
胶水检测 下一篇:
胶黏剂检测标准方案